在中國它是“富貴病”但在美國它是“貧困病”
唉,沒這富貴命卻得這富貴病,患有糖尿病的老李感嘆的說。
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疑惑:糖尿病為什么會被稱為富貴病?
這可要從中國改革開放說起了。
改革開放初期,大多數人民生活水平并不高,那時候能大魚大肉,出門靠車的人都是一些有錢人,所以按那時侯的人的說法,得糖尿病一般都是富人,因此那時候的糖尿病被稱之為“富貴病”也是名副其實。
隨著經濟的的飛速發展,這時期的人已經吃喝不愁,不合理的飲食加上各種高能量高油高糖高鹽食物讓我們身體迅速發胖,于是得糖尿病的人數也越來越多了。從這個角度來說,糖尿病也能說是“富貴病”。
但是在彼岸的美國卻把糖尿病稱為“貧困病”。在美國,有錢人相當注意飲食健康,富人中的“流行”是打理家務和去健身房鍛煉,把身體練得精瘦,患糖尿病的人自然就少了。而經濟狀況比較差的美國人出于省錢的目的,只能吃便宜且高熱量的食品,當然也沒有錢去健身房鍛煉。眾所周知,美國的“大胖子”多,但美國的胖子大多是“窮人”,他們患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的幾率也大大高于富人。
“在美國,是窮人得糖尿病的多;在中國,是富人更容易得糖尿病”。不過這里指的中國“富人”要打上引號。
糖尿病是另一種“富貴病”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糖尿病卻仍然還是“富貴病”。那就是,因為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醫療費用高昂,可能只有富裕的人才能承受得起,沒錢的人生不起這個病。據統計,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齡為48歲,按剩余生存時間33年來計算:
每人每年門診費用約合3千多元 每人每年共花費約合2萬多元 每名患者33年共花費 最多可折合人民幣約90萬元
并且隨著患病時間延長,以及并發癥的出現,醫療費用將會明顯上升。
可以說糖尿病既是“富貴病”也是“貧困病”。
誘發2型糖尿病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肥胖”
經研究者的數據統計:
約有60%~ 80%的成年糖尿病患者在發病前均為肥胖者,肥胖的程度與糖尿病的發病率呈正比。 中度肥胖者糖尿病發病率比正常體重者高4倍,而極度肥胖者則要高30倍,而且腹部肥胖較臀部肥胖者發生糖尿病的危險性更大。 雖然肥胖跟糖尿病關系密切,但是不可否認,并不是所有胖人都得了糖尿病,它們二者并沒有必然聯系。 肥胖者為什么容易得糖尿病?
肥胖者更容易得糖尿病的根本原因在于,肥胖會引起胰島素抵抗,使人體內的胰島素不能發揮有效的生理作用,從而出現高血糖。
同時活動減少不僅使人變得胖起來,也可以影響人的細胞表面的胰島素受體的數目并使其敏感性減弱,即使體內有正常的胰島素,也不能發揮作對糖的代謝作用,從而誘發糖尿病。
什么是胰島素?
胰島素是由胰臟分泌的一種蛋白質激素,它是機體內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還能促進糖原、脂肪和蛋白質合成。
而糖尿病就是因為胰腺產生不了足夠的胰島素或無法有效利用胰島素而導致的慢性疾病。
現代治療糖尿病的常用藥物有胰島素和口服降血糖藥物。
糖尿病有哪些類型?
典型的糖尿病癥狀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飲、多食、體重明顯減輕。但有50%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沒有任何癥狀或僅有部分并發癥癥狀,發病隱匿。
1型糖尿病:主要發生于青少年或兒童。其特征是人體缺乏胰島素分泌能力,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
截至目前,病因仍未研究清楚,需要每天注射胰島素。臨床癥狀有尿液過多、口渴、常有饑餓感、體重減輕、視力減退和疲乏等,并且這些癥狀可突然出現。
2型糖尿病:主要發生在成年人,是由于人體無法有效利用胰島素造成。
世界上糖尿病患者絕大多數是2型,癥狀與1型相似,但相對不明顯,因此患者常常在發病多年之后才被診斷出患有糖尿病,但此時很可能已出現并發癥。
糖尿病有哪些并發癥?
糖尿病的真正可怕之處,不在于它本身,而在于它引發的各種并發癥。并發癥才是壓垮糖尿病患者的最后一根稻草,主要包括以下這些:
1、糖尿病性神經病變:在高血糖狀態下,神經細胞、神經纖維會產生病變,患者會出現四肢自發性疼痛、麻木感、感覺減退。部分患者會出現腹瀉、便秘、尿潴留、陽痿,甚至出現局部肌無力、肌萎縮。
2、糖尿病性心腦血管病:糖尿病人常常伴有高血脂、高血壓、血管粥樣硬化,極易患心腦血管病。研究發現,糖尿病成人發生心臟病和腦出血的危險比健康的人高2~3倍。
3、糖尿病性眼病:全球2.6%的眼盲癥可歸咎于糖尿病,因為糖尿病會導致視網膜小血管病變,最終導致失明。其次是糖尿病性白內障,也是最常見的并發癥。
4、糖尿病腎病:糖尿病常見而難治的微血管并發癥,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
5、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會因為末梢神經病變,外加下肢供血不足,細菌感染引起足部疼痛、潰瘍、肢端壞疽等病變,如治療不及時或者病情太嚴重,可能會需要截肢。
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1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是指家族史陽性、具有某種遺傳標志和免疫學標志的人群。如家里有人是1型或2型糖尿病,具有某些種HLA類型或者胰島細胞抗體、抗谷氨酸脫羧酶抗體陽性者,就比較容易罹患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包括有糖尿病家族史者,也就是父母、兄弟姐妹或其他親屬有糖尿病者,肥胖者,曾有過高血糖或尿糖陽性者,生過8斤以上的巨大胎兒者。
代謝綜合征者,20世紀80年代末,有個叫瑞文的外國人提出一個名詞,叫做X綜合征,后來人們把X綜合征改為代謝綜合征,這個綜合征至少包括高體重(超重或者肥胖)、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血脂異常癥)、高血黏稠度、高尿酸和高胰島素血癥。一個人如果有這7個“高”中的3項以上,即使現在血糖不高,也很容易得糖尿病,因此有代謝綜合征者也應該算作糖尿病高危人群。
糖尿病是遺傳性疾病,遺傳學研究表明,糖尿病發病率在血統親屬中與非血統親屬中有顯著差異,前者較后者高出5倍。
現有的研究已證明有效干預糖尿病前期可明顯減少其轉化為糖尿病。因此,及時發現血糖正常性糖尿病高危人群和糖尿病前期人群并進行有效管理是預防糖尿病發生的關鍵。
疾病的發生與多個基因有關,常規檢查只能通過指標來判斷疾病的發展情況,無法找到致病根源。而基因檢測通過對疾病相關途徑的易感基因進行檢查,能夠準確的發現致病基因,準確率達到99.9%,真正做到基于自身遺傳特點的糖尿病風險評估,做到精確預防。
檢測2型糖尿病患病風險相關基因突變位點:30個基因38個突變位點,如ApoE、MCP-1、ADIPOQ基因等。
糖尿病高危人群做基因檢測意義
1、了解自身患糖尿病風險,積極改變不良生活習慣,有針對性地調理生活狀態;
2、及早發現潛伏危險,及早進行預防,能夠有效抑制糖尿病的發展;
3、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可以了解到自己和親人的患病風險。
預防糖尿病 不做“糖人”
1、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按時作息,戒酒戒煙,吃飯不能狼吞虎咽,要改掉暴飲暴食等生活中的不良習慣。
2、加強運動
增加體力活動,參加體育鍛煉,能夠加速脂肪分解,減輕體重,改善脂代謝,有利于預防糖尿病心血管并發癥。
3、控制體重
體重超標的話患糖尿病的幾率就會增高很多,科學減肥是預防糖尿病的有效方法。
4、科學飲食
避免高脂肪飲食。飲食要保證營養均衡,食物成分合理,少吃太甜食物。避免或少用對糖代謝不利的藥物。
上一篇:下一篇:
- 2019.04.18
- 因為丈夫的這個惡習,夫妻雙雙患癌
夫妻在一起生活久了,會呈現出人們所說的“夫妻相”。卻不知夫妻生活久了,還會得“夫妻病”。浙...
- Read More
-
- 2019.03.01
- “屁”大點事不是小事!一篇有味道的科普
老王最近遇到個挺尷尬的事情:正在上班,有個屁一直憋著,想放不敢,不放難受。于是想到一個折中...
-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