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四種癌癥:基因檢測能否技高一籌?
不久前,荷蘭足球傳奇克魯伊夫因肺癌逝世;梅艷芳、羅京、傅彪、姚貝娜……也因癌癥離開了我們。全國腫瘤登記中心2015年年報顯示,我國每年新發癌癥病例約為312萬例,每分鐘就有6人被診斷為癌癥,每年因癌癥死亡病例達270萬例。按照人均期望壽命計算,中國人一生罹患癌癥的概率為22%。
北京目前發病率最高的是肺癌,其次是結直腸癌、肝癌、胃癌和前列腺癌。而女性第一位的是乳腺癌,其次為肺癌、甲狀腺癌、結直腸癌和子宮體癌。
“張學良又抽煙又喝酒,活了101歲,為什么你要讓我戒煙戒酒?”有這種想法的人不少。在由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等主辦的中國癌癥防控高峰訪談上,中國醫科院腫瘤醫院病因及癌變研究室主任林東昕指出,除了外因影響外,遺傳因素也非常重要,這導致同樣環境下,相同的生活方式,卻有人會得癌癥。
肺癌:早發現早診斷治愈幾率較高
肺癌的發病率高,死亡率高。中國抗癌協會常務理事長兼科普宣傳部部長、宣武醫院胸外科主任支修益指出,肺癌晚期轉移速度很快,目前缺乏有效的晚期治療手段。盡管肺癌一般5年生存率只有15%,但早期肺癌或超早期肺癌經過手術根治后痊愈幾率非常高,并不可怕。“所以,早發現,早診斷和早治療是關鍵。”支修益表示。
肺癌在早期沒有明顯的臨床特征,發現非常困難,大部分有臨床特征的患者在診斷時已經是肺癌中晚期,從而失去了最佳的手術機會。
液態活檢可降低基因檢測費用
傳統方法:高危人群應每年體檢時進行低劑量螺旋檢查,幫助發現肺癌早期結節,甚至是毛玻璃樣變化。
靶向治療:目前,針對肺癌的靶向治療已經非常成熟,通過檢測患者的基因,為患者選擇最適合的靶向藥物。比如攜帶有EGFR基因突變的肺癌患者,使用針對EGFR基因的分子靶向藥物治療,有效率高,生存期延長。
結直腸癌:便血可能是結直腸癌信號
我國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趨勢,發病多在40歲以后,但在疾病的早期,甚至疾病的晚期階段都沒有明顯的局部癥狀,能夠得到早期確診的結直腸癌患者僅占全部該病患者的5%!
北大腫瘤醫院胃腸腫瘤中心第三病區主任武愛文指出,結直腸癌患者首診時癥狀以便血最多(占48.6%),尤其是直腸癌患者;其次為腹痛(占21.8%),尤以結腸癌患者為多。如果你出現便血、腹痛、排便習慣改變、進行性缺鐵性貧血,尤其是老年人,要引起格外重視。
糞便DNA檢測早篩結直腸癌
傳統方法:結直腸癌可通過直腸指診、糞便隱血試驗、腸鏡檢查被發現。武愛文建議從40歲開始每年做一次大便潛血試驗,警惕息肉或腫瘤引起的出血。而腸鏡檢查是發現早期大腸癌及癌前病變的最有效手段。
早篩:可以通過分析糞便中的遺傳物質(糞便DNA),發現直徑1cm以上的早期結直腸癌腫瘤。針對腫瘤家族史,可通過對受檢者的血液樣本進行基因測序,依據大數據分析的方式,判斷受檢者遺傳性腫瘤的風險,并根據檢測結果進行遺傳咨詢和預防指導。
靶向治療:針對腫瘤患者,還可以輔助醫生從基因水平評估目前治療方案的療效、明確現有藥物是否存在耐藥、輔助醫生明確新的治療方案等。
肝癌:遠離肝癌不難牢記“三步曲”
肝臟是人體的代謝和解毒“車間”,它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新陳代謝和有毒物質的轉化,也因此成為腫瘤高發地段。
解放軍第302醫院肝臟腫瘤診療與研究中心主任陸蔭英指出,腫瘤的生長離不開“培植”它的溫床,預防肝癌要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遠離肝癌并不難,牢記“三步曲”。
第一步:不要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和水,避免過多食用高脂肪食物。
第二步:酒要少“沾”。
第三步:加強鍛煉,保持良好的心態。
基因檢測可提供癌癥全周期管理
傳統方法:健康人群每年體檢一次,患有肝病或其他疾病的人群,每6個月體檢一次,肝硬化人群每3個月檢查一次,主要查血清甲胎蛋白(AFP)和B超檢測,篩查體內有無癌變。
早篩:針對有腫瘤家族史的家庭,有很多基因檢測產品可預測遺傳風險。但針對體內已有癌癥而不自知的患者,基因檢測早篩產品目前仍在研發,有的已經進入臨床試驗,但并未真正進入臨床應用。
靶向治療:基因檢測可以對肝癌中的手術治療、靶向藥物治療、免疫治療、術后監測等方面對患者提供幫助。
乳腺癌:女性超40歲隔年檢查乳腺
多年來,乳腺癌在全球范圍內一直是嚴重威脅女性健康的重要疾病。我國乳腺癌的發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趨勢,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乳腺癌粗發病率已超過60/10萬,成為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北京大學腫瘤醫院乳腺中心主任醫師李金鋒提示,乳腺癌早期發現及時治療是保證良好預后的關鍵。
乳腺癌發病是由多種因素導致,有些與遺傳因素有關;有些與未婚未育、未哺乳的人、抽煙、酗酒有關。部分女性因為服用一些含雌激素的保健品也可能導致乳腺癌風險增加。
新靶向藥物降低乳腺癌復發風險
傳統方法:40歲以上的女性應每隔一年至一年半進行規范查體,包括乳腺B超和鉬靶X光檢查。有家族史、基因突變的高?;颊弑匾獣r要做乳腺核磁檢查。年輕女性也應兩三年檢查一次,但這一年齡段的鉬靶X光檢查應少用或不用。
早篩: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家庭成員可通過基因檢測的方法預測乳腺癌風險。
靶向治療:在治療方面,基因檢測也為靶向治療提供了可靠依據。新的靶向藥物,如赫塞汀、拉帕替尼等,臨床應用于復發轉移風險很高的患者(HER-2高表達或HER-2基因擴增),使這些高風險人群的復發風險降到相對較低的水平,使其預后得到明顯改善。
?實時了解最新基因資訊敬請關注漢基基因公眾號
來源:網絡
上一篇:下一篇:
- 2017.09.26
- 基因檢測:美國70%,中國不足0.1%,這個差距究竟在哪里?
據統計,目前部分晚期惡性腫瘤,患者五年的生存率不到20%,但如果能夠早期預防、早期發現、早期...
- Read More
-
- 2017.09.15
- 兒童重大疾病持續高發,需及早發現疾病風險!
近年來,兒童重疾發病率不斷升高。世衛組織資料顯示:中國0-14歲兒童的腫瘤發病率為19.0-89.9/10...
-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