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這些習慣會讓它更喜歡!
2017年,國家癌癥中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到85歲,一個人患癌累積風險為36%,意味著:每個人一生的癌癥發生率都在三成以上!
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習慣就相當于給癌癥這趟“危險列車”加了速。
40歲以上,幽門螺桿菌感染者,胃癌家族史及高鹽、吸煙、飲食不健康等人群都是胃癌偏好者,另外,胃黏膜的改變和萎縮性胃癌也可能導致胃癌發生。
中國女性發病率最高的癌癥,具有強烈的家族遺傳傾向,具有BRCA1/2基因突變者乳腺癌遺傳風險高達87%,另外,過度攝入高脂食物、大量飲酒、濫用雌激素也會加大乳腺癌風險。推薦30歲以上:乳腺臨床檢查/年,40歲以上:乳腺鉬鈀檢查/年。
長期吸煙,致癌物質經由肺吸收,引發肺癌;同時環境污染也會加劇罹患肺癌風險。對于“老煙槍”推薦每年一次低劑量螺旋CT。
除了“乙肝--肝硬化--肝癌”三部曲外,酒精在體內不完全代謝產物乙醛的長期積累,會對肝細胞產生毒害作用,誘發肝癌,同時食物存放不當產生的黃曲霉毒素也是造成肝癌的原因之一。
食管癌與飲食習慣密切相關,長期食用加工肉類者、喜食過燙食物者都是食管癌高發人群。
結直腸癌具有較高的家族遺傳性,患有慢性腸炎、腸息肉患者應定期做結腸鏡檢查,同時避免過多攝入油炸食物等。
除了患有膀胱慢性感染和異物長期刺激如膀胱結石外,長憋小便、飲用含砷的水也會提高膀胱癌風險。
胰腺癌因其隱匿性和高死亡率被稱為“癌中之王”,除了突然的消瘦、無原因的腰背部疼痛需引起警惕外,肥胖者和糖尿病需注意防范胰腺癌發生。
高體重指數和高血壓是與男性腎癌危險性升高相關的兩個獨立因素,而大量的前瞻性觀察發現吸煙與腎癌發病正相關。
除了家族遺傳因素外,女性過早開始性生活及長期熬夜的不良生活習慣都會增加卵巢癌和宮頸癌發病風險。
癌癥是慢性病,提早預防是關鍵!
雖然人們一提到癌癥就想到“惡性”、“死亡”、“病程發展快”,但其實,癌癥是一種慢性病,正常細胞突變為癌細胞,是一個多步驟過程。一般先發生輕度不典型增生,到中度、重度不典型增生,再發展到原位癌,其間需經歷數年到幾十年。
胰腺癌被認為是預后極差的癌癥,轉移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但即使是這樣“惡性”的癌癥,并非一開始就是那么兇猛。據非常權威的雜志《自然》(Nature)在2010年發表了一篇來自John-Hopkin大學的研究,作者研究了原發性和轉移性胰腺癌的基因組學,發現從細胞突變發生到形成非轉移性癌細胞至少需10年,到癌細胞獲得轉移能力,還需至少5年,此后平均2年內患者死亡。
如能在健康時期提前預防、癌癥超早期及早發現,就能大幅度降低癌癥發病率和死亡率。
基因檢測,精準癌癥預防第一步!
從根本上說,各種癌癥的發生與基因有關,因為癌癥是細胞水平上的一種遺傳性紊亂,是一種基因性疾病。人的正常細胞變為癌細胞,基本變化就是細胞的生長失去了控制,而細胞的生長則是受到基因控制的,如果基因出問題了,就會導致癌癥的發生。
通過多年的基因研究,人類發現部分腫瘤的出現與某些特定的基因突變有關,比如,安吉麗娜·朱莉事件中,就是由于科學家發現了BRCA突變與乳腺癌、卵巢癌存在某種必然的聯系。
癌癥基因檢測就是通過基因學檢查,確定患者是否攜帶遺傳性腫瘤發病相關基因的突變,做出遺傳性腫瘤的基因診斷;還可對遺傳性腫癌患者的家人進行基因檢查,找出突變基因攜帶者,在他們未發病前就提供癌癥防治的咨詢和采取有效的措施。
基因檢測對于一些非遺傳性腫瘤,如肺癌、胃癌等,也具有預測作用,大多數癌癥是由遺傳易感和環境因素誘發所致,即人們接觸了環境中的致癌物質,這些物質對于有遺傳易感性的人群來說,容易誘發基因突變,或者使基因的修飾發生改變,即基因遺傳出現變異,最終導致癌癥的發生。
知未來,防未來,健康活未來
上一篇:下一篇:
- 2017.04.28
- 中國人健康數據大公開,看完再也不能平靜了!
健康是一切的源泉,有了健康,我們才能去擁有更多,但是隨著現如今社會的快速發展,人民對自己的...
- Read More
-
- 2017.04.20
- 患癌離我們到底有多遠?聽完所有人都沉默了!
很多人覺得疾病離我們很遠我們這一生得癌癥的幾率到底多大呢?癌癥是一種怎樣的疾病?如何應付癌...
- Read More
-